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利创智投,河南科技大学暑期实践团队以青春之名奔赴乡土,在田间地头、文化阵地、红色课堂、社区小院间深耕实践,用科技赋能产业、用脚步丈量文脉、用对话传承精神、用知识点亮希望,让青春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。
科技搭桥:青春直播间架起产业振兴桥
果园深处,实践团队成员化身 "助农主播",手持饱满鲜桃走进镜头。镜头里,他们细致讲解果园生态环境的天然优势、果实从开花到成熟的生长周期,甚至现场演示采摘技巧、分享口感体验 ——"咬下去汁水直冒,甜度刚刚好" 的生动描述,让直播间热度持续攀升。这场直播不是偶然尝试,而是团队紧扣 "互联网 + 农业" 时代脉搏的实践:通过线上渠道打破地域限制,让优质农产品直达消费者,既为农户拓宽了增收路径,更让科技的 "翅膀" 为乡村产业振兴助力。青春的声音与乡土的果实相遇,碰撞出产业升级的新可能。
文脉寻根:青春脚步丈量乡土精神厚度
展开剩余67%洛阳三岔口的四星共产党员之家,藏着村庄的 "精神密码"。实践团队与赵振亚爷爷促膝长谈,从王祥卧冰求鲤的孝德典故讲起,聊到李世民驻营的历史往事,让村庄的文化底蕴在岁月叙述中愈发清晰。青春的脚步踏遍乡土,不仅是为了探寻历史,更是为了接住文脉的接力棒。长辈扎根乡土的奉献、代代相传的孝德、深植于心的爱乡情怀,让团队成员深刻理解: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兴旺,更是文化根脉的延续。
红脉赓续:青春对话传承革命精神火种
百岁爷爷赵三亮的家中,老党员的讲述让时光回到1948年。作为洛阳地委文工团成员,他响应组织号召,奔赴赵保镇参加剿匪行动;73年党龄的岁月里,从烽火剿匪到工厂建设,"踏实做事、默默奉献" 的信念从未动摇。老党员用一生书写的忠诚与担当,让团队成员明白:乡村的振兴,离不开精神的领航。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,让革命精神在青春心中扎根,更让红色火种在乡村大地持续燃烧。
智启乡土:青春课堂播撒知识振兴种子
社区的临时课堂里,孩子们围坐成圈,眼睛里闪烁着好奇求知的光芒。实践团队带来的趣味编程小实验,让代码变成 "找宝藏" 的游戏;AI 识别农作物的演示,让手机镜头成为 "探秘密" 的工具 —— 专业知识被拆解成童趣互动,抽象的科技概念变成触手可及的快乐。红色横幅上 "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" 的字样,见证的是教育帮扶的初心。团队深知,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人才,而人才培育要从娃娃抓起。青春的课堂不仅传授知识,更播下"科技改变生活" 的种子,让知识的星火照亮乡土的未来。
从科技助农到文化寻根,从红色传承到教育启蒙,河南科技大学的青年学子以实践为笔,在乡村振兴的画布上写下青春担当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带着专业所长扎根乡土,让青春与乡村共成长,在时代振兴路上留下更坚实的足迹。
发布于:河北省旺鼎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