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7月15日的深夜,我正在翻看手机,突然看到红十字标志,心中生起了好奇,想知道它的起源。经过一番查找,我发现这个白底红十字背后竟然有着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。早在1859年,索尔弗利诺战场上易速宝,竟有四万名受伤士兵在绝望中等待救助,瑞士商人亨利·杜南对此心如刀割。他于是毅然决然,号召他人,创立了全球首个战地救护组织。
杜南这一位勇者,真的是个狠角色。即使在自己破产后住进养老院,他依然没有放弃推广人道主义的斗争。1863年,他联合四位志同道合的人士成立了一个名为“五人委员会”的组织。那时易速宝,战场上根本没有医疗队的概念,救助工作几乎处于真空状态。仅仅在他们提出红十字标志一年后,当普鲁士与丹麦开战时,这一标志便被迅速采纳,救护队扛着白底红十字的旗帜冲入战火中,令士兵们暂停交火,让救援得以进行。
展开剩余58%而让我感到最震撼的,是杜南于1910年在养老院穷困潦倒去世,却在遗嘱中要求一个简单的葬礼,把省下的钱用来救助流离失所的难民。七年后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易速宝,他所设计的日内瓦公约拯救了上百万的战俘——公约中甚至详细规定了战俘的饮食标准,比如牛奶必须是新鲜的,面包绝不能掺杂锯末。如今,日内瓦公约已被196个国家所签署,但无情的无人机战争却给红十字带来了新挑战:在看不见敌人的战场上,如何坚守人道底线?
去年,加沙地区发生了救护车被炸的事件,引发了轩然大波。红十字的官员们急得呼吁道:“连我们的标志都成了靶子!”其实,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更是触动人心。1904年,日俄战争期间,上海的绅士们高举自制的红十字旗,勇敢地闯入东北,成功救出了三万名同胞。1952年,周恩来亲自修改章程,确保在汶川地震期间,红十字会顶着余震建立起了第一条空中药品运输线。
说到底,这抹红色早已不再仅是一个宗教符号。当杜南在索尔弗利诺的荒原上跪下为伤员包扎时,这一标志已经铭刻着人类的底线——战争中的炮弹虽可飞舞,但救护车的灯光必须永远明亮。
发布于:天津市旺鼎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